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对印度政府来说,是一场痛苦的军事失败。然而,在总结这场战争教训时,印度的认知却并不清晰。退役的印军上校阿尼尔·阿塔勒曾参与过那场冲突,并回忆道:印军的一支高级步兵营出动了120名士兵前去阻击中国军队,但最终全体阵亡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,而印军的高层却在后方举办庆功宴,甚至还对指挥官进行了问责。
一、指挥混乱
1961年,印度总理尼赫鲁推行“前进政策”,开始向中国边境推进。与此同时,印军各部队也开始集结在藏南地区。奈尔少校是其中一支部队的连长,他的任务是带领部队前往特斯普尔。由于没有交通工具,奈尔少校只能带着士兵们徒步前行,而这一路还未见到集结地点的影子。几名军官甚至不得不拿枪威胁,才接管了几辆矿用卡车,终于将部队转移到了贝尔高姆。
尽管如此,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。毕竟,1961年他们刚刚参加过果阿解放战役,战斗经验丰富。然而,奈尔没想到的是,在经过浦那时,驻扎在那里的陆军指挥官竟建议士兵们穿上西装和礼服,因为他们随时会遇到当地的茶民,还可以趁机欣赏沿途的风景,进行一场“交流会”。本应在前线准备作战的部队,竟然变成了一支“旅游队”。
六天后,奈尔带领的部队终于到达了距离目的地134公里的邦迪拉,然而他们遇到了一支同样前进的营队,指挥该营的是一名少尉。奈尔询问上级时得知,其他高级军官已经乘车提前走了。无奈之下,奈尔暂时接管了该营队,准备在邦迪拉附近布防。然而,10月28日,他们接到命令,要求迅速转移到迪朗。印军高层认为迪朗容易遭到中国军队的进攻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展开剩余71%在这种情况下,奈尔带领一个连的120名士兵驻守迪朗师部,而其他部队则被派往西部不丹边境。11月9日,奈尔接到报告,称中国军队在色拉山口以东活动,要求他带领部队进行包抄。奈尔询问敌军的规模时,却得知没有任何具体情报。第二天,他带领120名士兵前往尼克马东,但令人意外的是,指派给他的炮兵军官竟是个新手,甚至连炮火的基本操作都不懂。
最终,虽然部署了炮火,奈尔的部队根本无法打到目标,因为敌人远远不在炮火的射程范围内。没有情报、没有重武器支援,这支部队在完全不知敌情的情况下,盲目出击,结果120名士兵几乎全军覆没。
二、荒谬的庆功宴
与前线的惨烈战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后方的迪朗师指挥部,印军高层正举行一场庆功宴,庆祝1947年克什米尔冲突中的胜利。就连陆军参谋长普兰纳特·塔帕尔将军也参加了这场宴会。与此同时,奈尔急于与前线取得联系,但却突然接到副官的电话,告知他指挥部的将军非常生气,要求他以书面形式解释为什么没有购买礼仪剑。
此时,印军的高层似乎对前方的战事毫无忧虑,认为中国军队的进攻不过是空谈,或者根本不会发生。这种错误的判断,与尼赫鲁和国防部长梅农的政策密切相关。然而,实际情况是中国军队不仅发动了进攻,而且迅速击溃了印军的第四师“红鹰”部队。这支曾被认为是精英部队的队伍,在面对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时,瞬间陷入混乱,很多士兵选择逃跑,结果成了一支丧失战斗力的队伍。
印军总指挥考尔得知这一消息后,迅速带领一批军官乘机逃离前线。就在这时,印军部队的惨败已经成为定局。正如阿尼尔·阿塔勒上校回忆的那样,印军的失败不仅与尼赫鲁政府的错误政策有关,还因为高层指挥不力。阿塔勒深感失望,因为印度至今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失败的原因,也没有准备好面对和承认历史。
三、教训与反思
印军的失败,是指挥层的无能和错误决策造成的。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严重不信任,也加剧了战争的混乱。在执行命令时,一些军官甚至要求上级以书面形式确认作战命令,以确保指令的准确性。此外,印军的炮兵部队缺乏实战经验,而前线的士兵在没有充足的武器和物资的情况下,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中国军队对抗。
印军高层没有认识到这是一场严肃的战争,而只是将其视为一次“特殊的旅行”,一场预先庆祝的胜利。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,印军不仅对中国军队的情报严重不足,甚至无法有效部署兵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印军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。
阿塔勒上校的观点是,印度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,永远无法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。无论如何,尼赫鲁和梅农的战略失误和政策责任是显而易见的。印军高层在指挥上的失误,终究是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安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